什麼是血壓?
血壓是血液流動時對動脈管壁造成的壓力,
心臟打出血液打到動脈時的壓力,就產生收縮壓(Systolic),
心臟舒張時,血液回流的壓力,則是舒張壓(Diastolic)。
這兩者分別代表了血管在心臟舒張和收縮時,所承受的壓力。
壓力大小的變化造就了高血壓和低血壓(Hypotension)。
影響血壓變化的主要原因大致有2個,一是心臟泵送的血液量,
每1次心搏送出的血液量愈多,血管要承受的壓力也愈大;
另1個原因則是動脈管徑大小,我們時常聽到的動脈粥狀硬化(Atherosclerosis),
就是造成血管堵塞、窄化的疾病症狀,而這往往會引起冠狀動脈心臟病(Coronary artery disease,簡稱冠心病)等心臟疾病.
高血壓的原因與種類
1. 本態性高血壓
又稱原發性高血壓,成因仍不明確,可能與遺傳、生活習慣、壓力相關,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皆屬於此種類型。
續發性高血壓
又稱繼發性高血壓,此種高血壓傾向突然發作,造成血壓數值升高的程度,通常比原發性高血壓還要嚴重。可能造成的疾病、藥物因素如下:
-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(Obstructive sleep apnea, OSA)
- 甲狀腺問題
- 先天性血管問題
- 腎臟問題
- 腎上腺腫瘤
- 藥物
- 毒品(同場加映:毒品危害超過想像~菸酒咖啡也會上癮)
高血壓的症狀
對大部分人來說,高血壓往往沒有任何症狀,只有少數患者可能有頭痛、呼吸困難或急促、流鼻血的症狀,但通常這時的高血壓症狀已相當嚴重,更不用說這些症狀也很容易被當作是其他疾病引起,甚至被患者忽略,因此,唯有定時測量血壓,才是了解自己有無高血壓最好的方式。(延伸閱讀:腎不好血壓跟著飆!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)
引發高血壓的風險
由於高血壓幾乎沒有症狀可言,因此如果發現自己符合許多以下所列、可能造成高血壓的風險,請記得量測血壓並做出改善。高血壓不僅會對血管造成負擔,也會影響大腦、腎臟和眼睛等器官,提高其他併發症的發生機會。
高血壓的診斷方法
除了量測血壓外,醫師也可能進行以下檢查,確認有無心臟病的風險或跡象:(推薦閱讀: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?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)
高血壓的併發症
- 心肌梗塞(Myocardial infarction,或稱心臟病發作)
- 中風(Stroke)
- 心臟衰竭(Heart failure)
- 代謝症候群(Metabolic syndrome)
- 失智症(Dementia)
- 周邊動脈疾病(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)
- 動脈瘤(Aneurysm)
- 腎臟疾病
- 眼睛疾病
高血壓的照顧與營養補充
以下為可考慮攝取的營養補充品:
- 纖維
- 葉酸
- 礦物質
- Omega-3 脂肪酸
- 輔酶(Coenzyme Q10)
- 左旋精氨酸( L-arginine,又稱 L-精氨酸)
- 大蒜
高血壓的預防方法
高血壓除了透過藥物治療,改善生活型態也是重要的一環。對於沒有高血壓的人來說,以下方法可以幫助預防高血壓的發生,若是高血壓患者,則更需要採取相關行動降低高血壓帶來的危害。
良好的生活型態包含: